“数智启新·生成未来”AI大模型技术创新研讨会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政策解读会成功举办
来源: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4-08-01 15:42:50

2024年6月26日下午,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局、数字经济局指导,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四川省人工智能行业协会主办,华存智谷、成都智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海光产业生态合作组织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数智启新·生成未来”AI大模型技术创新研讨会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政策解读会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聚焦四川省人工智能大模型备案、算力、数据存储及应用场景内容,邀请来自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中国民航二所、中电九天、中科曙光、中科海光、中科蓝建、中移动(成都)产研院、四川联通、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邮电职业学院、成都高投电子集团、芯华创新中心、晓多科技、明途科技、恒图科技、海艺互娱、万木健康、考拉悠然、与睿创新、川大智胜、索贝数码、金科览智、它思科技、潜在人工智能、封面科技、艾斯莱德、创意信息、达观数据、成都杂志铺、算云科技、四川文投、领创动能等70余家AI大模型、算力、金融、高校、科研等机构代表,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重点产业应用等议题热情交流,共同探讨、分享AI大模型产业的创新发展,参会的30余家大模型企业表示使用的底层技术均以自研为主,针对OpenAI是否开源并不影响公司业务发展。

 

 

一直以来,成都智算中心致力于打造国产AI算力新生态,硬件方面,平台基于华为昇腾国产自研人工智能处理器,具备高算力、高能效的特点。软件方面,成都智算中心所采用的基础软件,以及算力服务管理平台、第三方AI平台、深度学习运营管理平台等,也是自主搭建而成。智算中心一期项目算力达到300P FLOPS@FP16,为210余家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提供了普惠性公共算力服务,并联合130余家企业完成250余个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会议致辞环节,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佘燕珺向与会嘉宾及领导表示欢迎,今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进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我省人工智能列为1号创新工程,近日,成都市出台“算法10条”,完成人工智能“数据、算力、算法”全要素政策体系构建,面对人工智能这一热潮,研究院积极响应省1号创新工程,不断建设更加泛在的人工智能生态体系,自3月以来,先后主办4场、协办2场、承办1场省市区不同规格、不同层次、不同主题的人工智能系列活动,搭建人工智能交流平台,同时在致辞中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未来是大模型还是小模型,是开源模式还是闭源模式,模型落地是TOC还是TOB等问题提出思考,最后希望此次活动可以推动四川省大模型产业向合规化、标准化和信息安全化发展,通过本次活动搭建大模型展示平台,为四川的人工智能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政策解读环节,四川省委网信办网络数据与技术处专家屠青青博士向参会嘉宾详细介绍《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政策》,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四川分中心信息安全处工程师张腾专家向参会嘉宾分享《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备案评估》内容,俩位专家通过深度讲解大模型备案政策,备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测试过程中常见问题,备案后持续监测完善要点等内容,引导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服务企业规范化发展。

 

 

在专家主旨分享环节,海光信息产业股份西部大区解决方案总监胡庆博、华存智谷CTO杜小华、明途科技CTO严帅、海艺互娱国内运营总监李坤洋、晓多科技政企负责人宋建、万木健康联合创始人COO杨笛、考拉悠然首席架构师谢治宇等多位专家从生成式AI大模型数据存储、赋能政务、医疗、工业、文娱等方面分享实践经验探讨发展趋势,得到与会嘉宾的认可。

 

 

据悉,截至6月,全省聚焦AI大模型开发应用企业50余家,30家43款算法通过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5家大模型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于2024年引进以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院长、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文继荣团队打造的千亿级参数金科览智金融大模型项目,项目相关负责人罗丰阁在会议中表示,金科览智聚焦提供端到端的金融大模型产品,可以帮助金融行业的工作者及用户更加便捷的获取各项服务,协助提升整体处理效率,并大幅降低业务处理难度,已在多个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应用。

 

  

此次活动旨在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安全化,为与会的AI大模型企业提供一个展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平台,提升四川省生成式人工智能企业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促进产学研用各方的交流合作,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未来,成都智算中心将依托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产业生态优势,协同探索人工智能在多个应用领域的延展性,不断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